重视证券市场的价格之“锚”

发布日期:2024-01-29 06:02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证券时报记者 胡华雄

本周多只跨境ETF二级市场价格一度巨震,引起市场广泛关注,相关基金公司也频频提示风险。

这里面比较核心的一点是,相关机构多提醒,产品的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其净值,出现较大幅度溢价,有向净值回归的风险。

实际上,在我国证券市场上,类似现象或具有类似特性的证券品种并不少见。其中,类似上述ETF二级市场价格向净值靠拢的现象比较常见。而高价可转债触及强制赎回条件后,其二级市场价格往往容易暴跌,并向强制赎回价格靠拢。此外,一些基本面并未出现改善的股票,因投机力量推动导致股价暴涨后,容易被打回“原形”,回到原来的常态化价格水平。

上面的净值、强制赎回价格、常态化价格水平等,均可以视为某种程度上的价值之“锚”,是相应证券品种价格波动的参考价格水平。

需要指出的是,各种证券品种一般都根据一定的定价原理,有其相应的定价方式或定价模型。比如机构在对股票价值进行估价时,常会根据其每股收益、每股净资产等指标,结合行业平均估值水平等,推算出其认为的股票合理价值;债券的价值则可根据面值、利率等影响因子,用贴现的计算方式算出。这些影响因子在短时间内多是固定数值,或变化相对较小。

相较之下,证券品种的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则会剧烈很多。很多证券品种的二级市场价格常会受到供求关系、外部冲击、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这使得二级市场价格与价值之“锚”出现偏离成为常态。

从以往的实践来看,证券市场的价值之“锚”带来的影响常被投资者忽视,因市场存在失灵的时刻,投资者常存在侥幸心理。一旦价值之“锚”产生实际影响,而投资者选择忽视,损失可能是巨大的,带来的教训也会很惨痛,甚至伤筋动骨或万劫不复。价值之“锚“像一根无形的线,不仅牵引着价格向其靠拢,也为投资者的投资之路提供校准的方向。